作者:金堂钧窑 发布时间:2019-07-18
倒焰窑,是烧造钧瓷中常见窑炉中的一种,它是以燃料燃烧后火焰在窑内的流动情况而命名。烧窑时火焰燃烧后产生的热烟气先喷升至窑顶,因窑顶没有出路,加之窑底有吸火孔、烟道通向烟囱,产生一种抽力,火焰在便又转折朝下倒向窑底,并流经坯体(煤烧窑是匣钵柱)间空隙,传热给坯体,然后通过吸火孔、烟道、烟囱排出窑外。这种窑由于火焰有一段自上而下的过程,故而称作倒焰窑。倒焰窑的优点是窑内温度较均匀,易于灵活变更烧成温度;缺点是间歇(烧一窑,停一窑,再装再烧,称为间歇)操作,燃料消耗较大。
宋代钧官窑窑炉,采用木柴做燃料,燃烧室在窑室的前方,出烟口及烟道设在窑后底部,烟囱在窑室的后部上方,采用匣钵装坯。现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内的两座窑炉,根据燃烧室不同,分别称为“双乳状火膛倒焰窑”和“单火膛倒焰窑”。由于其出烟口不在窑的底部,只是与窑台(装钧瓷产品的平台)处于一个平面上,火焰流动没有通过窑台下部,非完全倒焰式,所以,也有人把它们称为“半倒焰窑”。
煤烧倒焰窑,采用煤做燃料,是新中国成立后恢复钧瓷生产时设计建造的一种窑炉。该窑炉是典型的倒焰窑,其燃烧室均匀分布于窑的周围,窑小一些的有一个或两个烧燃室,大一些的有三至四个不等。窑台平面上分布有多个吸火孔(俗称“台眼”),窑台底下有烟道,烟囱与窑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,采用匣钵装坯。
气烧倒焰窑,采用液化石油气或天然气做燃料,是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建造,现在烧钧瓷广泛采用的一种窑炉。该窑炉构造与煤烧倒焰窑基本相同,但用窑车代替窑底,窑车可以移动,窑车上最下一层棚板相当于窑台,棚板之间的缝隙相当于吸火孔,棚板下面有一定空间为烟道。窑车推入窑中后,烟道与窑体后部的烟囱相连用以排烟。气窑的燃烧火嘴分布于窑室的两边靠窑墙处,直接在窑室内进行燃烧,不另外设置燃烧室。装坯时不用匣钵,而采用平整的高温耐火棚板摆放产品。这种窑由于在窑外装卸产品,所以装坯与开窑都很方便,劳动强度较低,烧成周期比煤窑短,产品合格率也较高。
从以上可以看出,不管采取哪种形式的倒焰窑,都是采用还原气氛,都需达到一定的烧成温度,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