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金堂钧窑 发布时间:2019-06-27
神垕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、中国钧瓷之都
清明时节,从许昌禹州市出发,沿禹神快速路大约20分钟车程,直至尽头,偌大的神垕山门开怀迎客。不远处,工程车和挖掘机往来穿梭,钧瓷文化主题公园和大型停车场正提速建设。
这里,今后将是神垕游客集散的第一站。
神垕老街也是一派热闹,盖砖上瓦、热火朝天。古镇管委会纪工委书记王洋介绍:“去年以来,总投资3.5亿的神垕古镇保护修复工作启动,我们坚持修旧如旧,真实再现古镇明清民居风貌,预计今年9月底以新装迎客。”
神垕,这个深藏在伏牛山余脉的古老小镇,正向世人展示着千年窑火的文化自信。
千年古镇 生生不息
垕,读“hou(4声)”,寓意“皇天后土”。神垕古镇,字里行间尽显尊贵。
寻着历史的脚步,徜徉在小镇的文明里。古老的驺虞河穿镇而过,连接五座寨门,条条胡同通往座座明清风格的宅院,每座宅院里都有古窑炉,人们在这里从事着生产和经营.
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,神垕因瓷兴盛,窑火至今生生不息。
早在夏商时期,这里已有人从事农耕和制陶。唐代,钧瓷生产有了规模。到宋代已是北方的陶瓷中心。清代流传有“进入神垕山,七里长街观,七十二座窑,烟火遮满天,商贾遍地走,日进斗金钱”的民谣。
阳春三月,暖意融融,老人们扎堆在神垕老街中心的“伯灵翁庙”门前晒暖。
伯灵翁,何许人也?民间众说纷纭,但有一点不置可否,就是神垕人都视其为窑神.老人们盼着窑神庙早日整修恢复,“这可是钧瓷文化的根啊!”
相传,伯灵翁庙始建于宋代,门前青石柱上的对联朗朗上口:“灵丹宝箓传千古,坤德离功利万商。”寥寥十四字,隐含了阴阳八卦、天地造化等诸多内容。庙脊上立一麒麟,驮着钧瓷宝瓶。古时,窑主们、窑工们来此跪拜,戏楼上鼓乐喧天,庇佑能烧制出绝美佳作。
伯灵翁庙
这还不作罢!对古镇而言,钧瓷开窑才是最长情的告白。
眼前,大宋官窑的窑工们正焚香祷告,等待开窑。“一敬先祖传手艺,得生活;二敬先祖降吉祥,出珍品;三敬先祖保平安,享太平!”神垕人将这古老的习俗恪守至今。
恍惚间,仿佛穿越时空,梦回大宋。
千年古镇,生生不息。2016年,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“中国特色小镇”名单中,神垕古镇榜上有名。
神垕,无处不钧瓷。老墙里的砖、小院的花池、院墙上的花盆、屋檐下的鱼缸……就连家家户户用的餐具、面盆、笔洗都是钧瓷制品。
笼盔墙也是小镇的一道风景,这本是烧造陶瓷时使用的匣钵,人们把废弃的笼盔变废为宝,垒进墙里成为古镇的“守护者”。
漫步古镇,遍布镇区的百余家钧瓷作坊和精品展厅,既是钧陶瓷产品交易流通的场所,又是外地游客观赏体验钧瓷艺术魅力的地方。每逢周二的清晨,十里八乡的人们会带着自家的宝贝“赶早集”,全国各地不少瓷器玩家也慕名而来,这里被称为“中原潘家园”。
懂不懂钧瓷不要紧,任意走进一家小店,店主们都会热情地招呼。泡上一壶好茶,有说不完的故事。店主郭冠军研究钧瓷30年,他更像是古镇的讲解员。
“我想把与钧瓷有关的故事,说给来到古镇的每个人听。”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神垕钧瓷,郭冠军正着手编写《神垕镇志》,记录古镇的精髓。
古镇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老宅院
不忘初心 守正出新
一炉窑火千年不熄,正在幻化出炫丽的篇章。
与周庄、乌镇、丽江的古镇相比,神垕并不出名。可它却被诸多专家学者,誉为中国唯一“活着的古镇”。因为这里有世世代代的“守艺人”,守护传承着千年的文化命脉。
“神垕自古就不靠耕地,钧瓷是大自然的馈赠,就想留住这点文化。”古镇居民王洋的祖上自明代迁居神垕,祖祖辈辈没再离开过。
其实到了他这一代,大可以远走他乡谋发展,可王洋甘愿做古镇的“守艺人”。
十年前,王洋琢磨着向外界推荐“钧瓷文化体验游”,于是,他开始挖掘遗落在街头巷尾间的文化瑰宝,并梳理整合成旅游资源探索推广。
神垕人将双手扎进深山与厚土,锤炼出浓浓地乡愁。64岁的张自军老人是镇上有名的拉坯传人,手艺承自民国时期“拉坯神手”王凤喜。
要是在从前,像张自军这样“身怀绝技”老手艺人,绝不会轻易开门“授课”。近几年,随着古镇旅游业的开发,老人渐渐打开了思路。“不能再把手艺藏着掖着,不然真的要绝了!”
现在,你如果到了神垕,不妨去他的作坊亲自体验一把“手拉坯”工艺的神奇功力。
游客在大宋官窑的珍品馆凝神驻足
王现锋的正玉钧窑里,没有现代化的厂房、批量式的生产线,但精细的手工制作、考究的烧制工艺,似乎更能体现钧瓷古朴而尊贵的身份。
这里任意一件作品都能让你浑然忘我。流动的枣红如飞瀑,泛出的青点如星辰,隐现的暗色如远山……交汇流动的色彩间,仿佛会变幻出一幅幅美景。
相比其他瓷器单色釉的温润素雅,钧瓷以其神奇的窑变釉色著称于世。宋人以“夕阳紫翠忽成岚”赞美其釉色的灵动微妙。
“钧瓷妙在色可赏观,韵在音能悦耳。”不经意之间,你能听见清脆的开片声,一阵欣喜油然而生。
“一阖一辟谓之变,往来不穷谓之通”。在继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,必须敢于创新,不断进取。
让古老的钧瓷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,这是钧瓷传承人义不容辞的使命,这是神垕人心中的共识。
近年来,禹州市重视钧瓷技能人才的培养,积极与科研单位、大专院校和工艺美术大师、科技人员合作,还与景德镇陶瓷大学达成战略合作。目前,全市陶瓷行业从业人员超过6万人,各类专业技术人员、能工巧匠达5000多人。
守正出新的传统,浸润着这座千年古镇,使得这里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。
孔家钧窑、大宋官窑、金堂钧窑、星航钧窑、神州钧窑、金鼎钧窑......如今,一家家钧瓷企业脱胎换骨的改造提升,实现了由传统小作坊向现代化企业的跨越,逐渐形成了“一窑一品、一窑一景”的独特风格。
正在修复中的神垕古街
凤凰涅槃 蓄势待发
“今年9月钧瓷文化主题公园保证完成任务,将作为第十届钧瓷文化节的献礼。”据项目负责人姜要争介绍,园区建成后将成为神垕镇游客接待、会议会展、文化推广的一个重要窗口。
2016年许昌市提出“把神垕古镇打造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”目标,专门成立神垕鸠山旅游开发建设西部战区,总投资50亿元兴建神垕古镇综合旅游开发项目。目前老街保护修复工程、钧瓷文化街、钧窑遗址博物馆等项目有序推进。
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。近年来,禹州抢抓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为契机,以钧瓷文化为主线,将钧瓷文化产业发展和神垕古镇的保护开发相结合,实施以钧带陶战略,推动了钧瓷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从2004年开始,禹州连续举办了九届钧瓷文化节,目前钧瓷文化节成为了当地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。先后在北京、香港、台湾、澳门等地成功举办“中国钧瓷文化四海行”巡展,《大河儿女》《窑变》《红色钧官窑》等以钧瓷为主题的影视作品相继热播,钧瓷文化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“传承、创新、提升”,如今禹州充分挖掘和发挥钧瓷文化品牌的资源优势,采取政府支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,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和品牌战略,着力打造钧瓷文化产业集群。目前,禹州钧瓷生产企业由原来的56家发展至2016年底的186家,钧瓷年产值由原来的1.6亿元增至2016年底的24亿元。
资料图:第九届中国钧瓷文化节开幕式现场(禹州市委宣传部供图)
“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”。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,钧瓷的艺术魅力越来越为世人所知。
2003年大宋官窑的钧瓷珍品《祥瑞瓶》被博鳌亚洲论坛选作国礼,到今年已走过了15年。2017年是中国生肖年鸡年,大宋官窑将再次作为文化使者,呈现吉祥和美的《祥和樽》,让神垕钧瓷绽放光彩。
近年来,钧瓷作为国礼重器不断涌现。孔家钧窑钧瓷作品连续11年被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作为国礼赠送各国领导人;金堂钧窑钧瓷作品《和樽》随国家领导人出访;苗家钧窑钧瓷作品《长城鼎》被选为奥运会国礼......
据统计,钧瓷作品已先后100余次被东盟博览会、博鳌亚洲论坛、上合峰会等重大外事活动选作国礼赠送各国政要,一大批钧瓷珍品被国家博物馆、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和国内外收藏大家收藏,钧瓷已经成为一种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名片。
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。站在新的历史节点,神垕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活力。
许昌市委书记武国定说,未来禹州将继续以弘扬钧瓷文化为主线,着力推进产业发展、文化传承保护、文化体验旅游,把神垕打造成为“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”,国际陶瓷艺术小镇目的地和世界钧陶瓷文化交流艺术圣地。
“笼盔墙”成了古镇的一道风景